发布日期:2025-06-23 19:51 点击次数:172
1947年3月,胡宗南带着23万大军杀气腾腾扑向延安,结果在陕北山区被彭德怀带着2万西北野战军耍得团团转。
图片
这位蒋介石最宠爱的"天子门生"不仅被打得满地找牙,还整出三件荒唐戏码,让后人笑掉大牙。
第一出:四个旅长成了解放军"常客"
要说胡宗南在延安这一年,最拿得出手的"战绩"就是给解放军送装备。
青化砭一战,31旅旅长李纪云开着美式吉普冲在最前头,结果连人带车钻进伏击圈,成了西北野战军第一个被俘的少将旅长。
羊马河战役更绝,135旅旅长麦宗禹举着望远镜观察地形,冷不丁被游击队从背后拍了肩膀,一回头,十几个黑洞洞的枪口对着他。
图片
最逗的是蟠龙镇战役,167旅旅长李昆刚仗着工事坚固,在碉堡里跟解放军对轰三天。
结果夜里摸上来个老炊事员,用擀面杖敲晕哨兵,打开大门让突击队冲进来。
等李旅长醒来,发现自己躺在老乡谷仓里,身边还堆着没吃完的罐头。
最后在宜川,24旅旅长张汉初学精了,带着部队躲进山洞,没想到被游击队用辣椒烟熏出来,眼泪鼻涕糊了满脸就当了俘虏。
第二出:"万民伞"闹剧笑煞旁人
胡宗南刚占延安那会儿,急着要向蒋介石表功。他找来西安绥靖公署的笔杆子,连夜赶写出《延安大捷纪实》,又从西安调来法国大厨,在边区大礼堂摆了三天流水席。
最绝的是他效仿古人搞"万民伞",让参谋处满城找老百姓来献伞。
结果延安百姓早跑光了,参谋长急中生智,从国民党俘虏营里揪出二十个外地商人。
这群人举着绸缎做的"万人伞",在镜头前硬挤出笑脸。胡宗南还嫌不够,非要找个"陕北婆姨"代表献伞。
图片
找来找去,只好让安徽籍的女文员吴冰心冒充,这位姑娘操着南方口音说:"我代表陕北妇女给胡长官献伞。"话音未落,旁边看热闹的国民党军官噗嗤笑出声。
第三出:假俘虏真演员
胡宗南为了骗蒋介石的嘉奖令,玩起了"战果注水"的把戏。
他让参谋处把抓来的老乡装扮成"俘虏",每天上午十点准时押着这些"演员"在延安街头游街。
这些群众演员里有挑担子的货郎,有放羊的老汉,最离谱的是还有个十二岁的娃娃,举着比自己还高的步枪走正步。
图片
有天参观团撞见这出戏,陕西籍的委员杨玉峰眼尖,发现队伍里混着自家表弟朱三虎。这小子正嗑着瓜子看热闹,冷不丁被拉到队伍里充数。
杨玉峰把他拽出来一问,朱三虎抹着嘴笑:"管吃管住,每天还给两角钱,比种地强多了!"
第四出:改名县闹出大笑话
胡宗南越演越上瘾,干脆打起给延安改名的主意。他觉得"延安"这名字太红,拍电报给蒋介石说要改名"宗南县"。
陕西省主席熊斌为拍马屁,在西安搞了个记者会,大讲"宗南县"如何如何有历史底蕴。结果记者们翻遍县志,发现从秦汉到明清,延安就没改过名。
图片
更打脸的是,胡宗南前脚刚宣布改名,后脚西北野战军就发起了宜瓦战役。
刘戡的整编29军在瓦子街被包了饺子,这位中将军长临死前还在喊:"快给宗南县发报求援!"结果电报员哭丧着脸说:"长官,咱还在宜川呢。"
老蒋的遮羞布
胡宗南在延安闹出这么多笑话,按理说早该被送上军事法庭。
可蒋介石比他还急,毕竟胡宗南是黄埔系"标杆",要是倒了,整个国民党军界的脸往哪搁?
图片
最后老蒋亲自出面,把弹劾案压了三年,直到退守台湾才悄悄给胡宗南记了个"不付会审"。
说来可笑,胡宗南到死都以为自己在陕北打的是"战略转移"。他哪知道,自己精心策划的"西北王"美梦,早就成了毛泽东笔下的"纸老虎"。
那些被俘的旅长们后来在功德林战犯所重逢,说起延安往事,个个拍着大腿笑:"我们那是给胡长官演了场大戏啊!"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